明光市大全甜叶菊专业合作社
ming guang shi da quan tian ye ju zhuan ye he zuo she
无公害糖料作物甜菊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3/16 15:38:02 阅读:1648次 【字体:

无公害糖料作物甜菊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前  言

本标准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中国甜菊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甜菊协会等单位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苏珍,舒世珍,杨秋萍,佟海英,原海燕,尤谨慎 
本标准于2012 年12月24日首次发布。


无公害糖料作物甜菊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规定了无公害甜菊生产的基本要求,包括甜菊种植地选择、规划、种苗繁殖、种子育苗、移栽、种植和水肥管理,病、虫和草害防治,干叶采收、晾晒、包装、贮藏,以及繁殖母本保存、提纯和越冬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种苗以扦插繁殖为主的南方地区以及种子繁殖为主的北方地区等各类甜菊品种的栽培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 34/204-2000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肥料管理) 
NY /T 227  微生物肥料农业行业标准 
GB 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1995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8270—87  食品添加剂甜菊糖苷国标
GB/T 8451—1987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GB/T 8450—1987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砷的测定方法
GB/T 5009.20-2003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国家标准 
GB/T 4789.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又名甜叶菊,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3.2 甜菊糖苷(Steviosides)
甜菊糖苷是甜菊植体甜味苷类化学成分的统称。
3.3甜菊原料(Leaf Material of S. rebaudiana)
脱水后用于提取甜菊糖苷的叶、嫩枝等植体部分。
3.4 甜菊繁殖(Propagation of S. rebaudiana)
甜菊的繁殖包括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以扦插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种子繁殖。
3.5 甜菊繁殖母本(Plants of S. rebaudiana for Propagation)
用于扦插剪取繁殖插条的甜菊种源(品种)植株。
3.6 甜菊插条(Cuttings of S. rebaudiana)
甜菊繁殖母本植株上剪取的未生根的嫩枝顶部茎段。
3.7扦插繁殖种苗(Cuttings)
通过扦插无性繁殖的甜菊幼苗植株。
3.8 春繁种苗(Cuttings (Seedlings) Propagated in Spring) 
     春季通过扦插无性繁殖当年用于生产的甜菊幼苗植株。
3.9秋繁种苗(Cuttings Propagated in Autum)
     秋季通过扦插无性繁殖翌年用于生产的甜菊幼苗植株。
3.10 甜菊种子(Seeds of S. rebaudiana Bertoni)
通过有性杂交获得后代的甜菊繁殖体。
3.11 种子处理(Seed Treatment)
     甜菊种子在播种育苗前去除冠毛的过程。
3.12甜菊实生种苗(Seedlings of S. rebaudiana)
由甜菊有性杂交种子萌发生长成的甜菊幼苗植株。
3.13 甜菊干叶(Dry Leaves of S. rebaudiana)
     通过晾晒或烘烤等方法脱去一定水分后的甜菊植株叶片。
3.14 工艺成熟期(Maturity of the Stevia Leaves for Process)
甜菊生长期内植体叶片中糖苷成分含量相对最高的时期。
3.15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
  残留在甜菊植株叶片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的代谢物、降解物的总称。
3.16安全间隔期(Safety Interval)
  叶子采收前最后一次施用农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农药则单独计)至采收时,符合甜菊干叶按原料安全的农药最低残留含量标准所需要间隔的最少天数。
3.17防治适期(Appropriate Period of Pest Control)
  病、虫等有害生物生长过程中,最适合进行防治的时期。
3.18 甜菊专用肥(Specialty Fertilizer for S. rebaudiana)
  根据甜菊生长规律和甜菊土壤理化性质配制的用于甜菊的各类复合肥、有机或无机复合肥等肥料。
4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4.1环境条件
甜菊栽培地应选择要求距离高速公路、国道不少于1000米,距地方主干道不少于800米,距医院、生活污染源不少于2000米,距工矿企业以及各类排污口不少于2000米的区域。
4.2 土壤条件与管理
要求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或基本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结构适宜为壤土或近壤土,忌粘性土壤,理化性状尚好或以上;有机质含量一般不低于15g/kg,碱解氮含量60mg/kg以上,速效磷含量45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80mg/kg以上。一般品种要求的土壤酸碱性在pH6~7.5范围,土壤全盐含量不高于3g/kg。另外,土壤应实施定期监测土壤肥力及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或修复措施。
4.3 浇灌水要求
甜菊栽培区的灌溉用水可用水库水、人工塘或渠水,也可用地下水灌溉。在生产中不能使用污水及各类排放不达标等的水源灌溉。
4.4 使用肥料要求 
肥料使用按照科学施肥的原则进行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富营养化。具体参照DB34/204-2000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肥料管理)》执行。使用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 227 《微生物肥料农业行业标准》规定要求。特别注意在生产中不使用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废渣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4.5  使用农药要求
     农药使用应该符合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要求。
4.6 栽培土壤环境质量 
栽培土壤环境质量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至少应该符合GB15618-1995《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或以上要求,即Ⅱ类土壤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检测方法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进行。
5  甜菊种苗繁殖
5.1扦插繁苗
5.1.1扦插时间
甜菊在整个生长周期均可剪取插条扦插繁殖,但在植物进入生殖期后其插条的成活率显著下降。温度是影响插条发根和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日间温度在20℃以下甜菊插条的发根和生长缓慢,一般气温在25~35℃之间插条易于发根和生长。但日间温度高于35℃,其扦插苗的管理难度也增加。甜菊插条在全光照下一般在5-7天左右便可发出不定根,20天左右便可移栽。
5.1.2 扦插基质及插床的准备
甜菊扦插繁殖一般可分为有自动喷灌设施条件的普通插床和农田土做畦为床的简易插床两种。无论哪一种插床均要求设置在向阳背风,水源充足,排水方便处,甜菊扦插繁殖一般为全光照下,以利于插条快速生根。
普通插床基质的配比为河沙︰泥炭土︰珍珠岩=1︰1︰1。插池铺设感湿自动喷灌装置,插池宽100~120㎝,长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插床的扦插基质厚度为25~40㎝,其下为透水性良好的炉渣或粗砂石基质约20~30㎝充填。
简易扦插床是以农田土直接做畦为床,作为简易甜菊插床的地块,需选择疏松及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粘性土壤和积水洼地处不能做简易插床。简易插床宽为100~120㎝,床高可根据具体情况定一般10~20㎝,插床5~10㎝表层土要求整平整细,黏性土壤一般不能做畦为床直接使用,需在床面上加3-5㎝河沙后用。
5.1.3 插条及其处理
甜菊插条的发根能力、成活率、生长速度与其插条的木质化程度有关。嫩茎和分枝顶端剪取的插条发根快、成活率高、生长迅速。
插条的修整要求:从母株上剪取顶端茎段,修整时插条长一般保留5~6厘米,不宜过短或过长,之后去除插条约1/2以下茎段上的叶片,应尽可能在插条的切口端留有节,以易于发根。 
5.1.4 扦插与生根前插床管理
插条扦插的株行距为2~3㎝×5~6㎝,插条插入的深度为2~3㎝。一般采取划沟扦插,划沟深度在3~4㎝,或使用打孔板打孔扦插。
生根前插床管理:插条插后既一次性喷浇透水,使插条插入基质部分与基质充分接触。人工喷水需选用直径大小约1㎜水孔的喷嘴接头。以后可根据天气情况,在扦插后约一周内的插条生根前以保持基质、特别是插条叶面平展不缺水状态为准,根据气温情况约5~7天不定根开始发出后,可适当减少喷水次数,直至20天左右插条发出并形成较好的不定根系后便可移栽。
5.1.5 移栽定植
    插条扦插约20~25天一般已有良好的不定根系,并有叶片3~5对,株高10㎝左右便可移栽定植,定植后浇透水,成活率在95%以上。 
5.2 种子育苗
由于我国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大,因此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及对生长条件的基本需求,将甜菊播种期大致分为春播育苗区、春秋播育苗区及秋冬播育苗区三种类型。
5.2.1春播育苗 
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冬季严寒,春季低温干旱,无霜期短,甜菊一年只能收获一次,宿根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不能安全越冬,需要每年春季播种育苗。一般多在在以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最晚在3月下旬。需在温室或保护设施条件下进行。
5.2.2 春、秋播育苗 
华东和华中区,地处长江流域,气温较高,无霜期相对较长,雨量充沛,春、秋两季均可播种育苗。可温室、保护设施条件下,也可在露地育苗,但秋播苗越冬期间和早春播种的苗床应加盖薄膜防寒保护。一般春播在2~3月,秋播在9~10月。
5.2.3 秋冬播育苗 
华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雨量充足,无霜期长,适宜秋冬播种。秋播种多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冬季露地或稍加保护即可安全越冬。冬播于1月中旬至2月,育苗床需加盖薄膜保护。
5.2.4播种前种子处理 
秋季收获的种子清理除杂后置防潮袋清洁处保存。播种前去冠毛,具体方法是用双手掌轻轻揉搓,再用簸箕轻轻簸除冠毛即可。
5.2.5 播种苗床准备
播种前先整地做畦,一般播种苗床做畦宽1-1.2米,畦长根据需要选取,做畦床缘平均高于畦床面约5㎝,畦床面土壤需整细,特别是苗床面上层约10CM要求非常细(似沙),先将整好的苗床灌足底水,待水分充分渗透后播种。
5.2.5.1播种
具体要求:播种前将去冠毛种子按10g种子︰100 g细土(似细沙)比例混匀,种子均匀撒在灌足底水后的床面上,喷雾水使已播种床面充分湿润后用地膜覆盖并封好周边。一般每平方米可育苗约1000~1500株,可根据种子发芽率确定播种量,水分管理根据苗床需水情况适当喷雾水,根据气温情况注意苗床适当透气。约10天左右种子萌发。 
6  移栽定植 
甜菊播种后约10天左右萌发,幼苗经过4~6周的生长,植株株高约10~15CM并有3~4对真叶时,便可移栽定植到已经准备好的甜菊生产基地,定植密度根据品种分支特性及生产目的要求等确定。
7  种植与生产管理
7.1 整地与底肥施用
耕翻整地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基肥施用农家腐熟有机肥适量或50公斤/亩复合肥。施肥深度20cm左右。一般每667 M2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kg~400kg或农家有机肥1 000kg~2 000kg左右,或施用甜菊专用肥。普通肥料按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原则要求,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 227要求。
7.2 栽植密度 
用于甜菊原料生产种苗的定植,可根据栽培品种分枝能力特性以及在该栽培地生长期的长短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10,000~13,000株范围。根据生产栽培地具体情况决是否做畦种植。
7.3 肥、水与栽培管理  
由于甜菊为浅根系植物,因此定植时需尽可能深植,以防在生长后出现期倒伏,另外,在植株营养生长期内还可以根据情况培土2~3次。甜菊种苗定植后及时浇透水,之后正常水分管理,浇灌水需符合4.3用浇灌水要求。在生长期内可根据原来土壤肥力情况,追施肥2~3次,肥料使用需符合4.4肥料使用要求。追肥可结合甜菊生育规律进行,应根据土壤营养元素比例背景合理追肥,追肥以化肥为主,采用开沟施肥,沟深10cm左右。追施化肥每667 m2每次施用量不超过15 kg、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50kg。施肥后及时盖土,一般可选择复合肥。追肥一般要求在采摘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
7.4 病、虫、草害防治 
甜菊杂草管理的原则是尽可能少的使用农药,一般选用人工锄草的方法进行,特别是临近干叶采收规定的近50天内不使用农药除草。农药的使用应符合4.5相关规定的要求,不应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病、虫害防治需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 主要病虫害防治的选药用药技术参考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进行。甜菊主要病虫害防治及使用安全间隔期参照下表:






甜菊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病虫害名称
(学名) 农药名称 防治方法 安全间隔(天)
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40%多菌灵胶悬剂 稀释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30天。
50%多•腐可湿性粉剂 稀释5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30天。


40%氟硅唑乳油 稀释5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稀释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30天。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稀释1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21天。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稀释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以农业防治为主,主要实行水旱轮作2-3年或与其它禾本科作物轮作5-6年。 
黄萎病
Verticillium dahliae 同枯萎病。 
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稀释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稀释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30天。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稀释1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21天。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100克/亩,6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21天。
45%毒死蜱乳油 稀释1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1次,距采收期安全间隔期30天。
5%毒死蜱颗粒剂 每公顷30公斤,均匀撒施于甜叶菊行间。 每季最多使用1次,距采收期安全间隔期30天。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稀释5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 稀释2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45%毒死蜱乳油 每公顷3750毫升,加倍量水后拌细土375公斤,沟施或撒施。 每季最多使用1次,距采收期安全间隔期30天。
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 1%甲维盐乳油 稀释2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5%丁烯氟虫腈乳油 稀释2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10%烯啶虫胺水剂 稀释1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 稀释2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0.5%苦参碱水剂 稀释600倍液进行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7天。


5%丁烯氟虫腈乳油 稀释2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稀释5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1.8%阿维菌素乳油 稀释2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10%虫螨腈乳油 稀释12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1.8%阿维菌素乳油 稀释2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15%哒螨灵乳油 稀释500-6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1.8%阿维菌素乳油 稀释2000倍液喷雾。 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14天。
金龟子(蛴螬,东北大黑腮金龟)
Holotrichia diomphalia 45%毒死蜱乳油 每公顷3750毫升,加倍量水后拌细土375公斤,于甜叶菊移栽前均匀撒施耙入土中。 每季最多使用1次,距采收期安全间隔期30天。


7.5 耕作要求 
甜菊栽培实行严格轮作制度。一般要求与其它作物轮作3年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水旱轮作,实行套种或轮作。
适时收获
8.1 收获期
     甜菊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品种收获期不同。
8.1.1 收获期的地区差异
甜菊即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的栽培地区其成熟期也不同。甜菊植株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初蕾期植物体叶片中的糖苷含量为最高,在一个甜菊栽培区内约有1~2%植株现蕾的时期可为适宜收割期,即为工艺成熟期。掌握甜菊成熟特征,适时收获对提高甜菊品质有重要意义。甜菊是短日照植物,其开花主要受日照长短所制约。一般短日植物在低纬度地区相对早开花,在高纬度地区开花相对延迟。同期播种育苗的甜菊,在我国东北、西北等地区一般9月中下旬现蕾开花甚至不开花,而在我国南方如广东6月份就现蕾开花。因此形成各地收获期的明显差异。
8.1.2 收获期的种苗类型差异 
    在同一地区利用多年生植株生产比当年植株相对提前现蕾开花。
8.1.3 收获期的品种差异 
    不同的甜菊品种成熟期不同,可根据早熟或晚熟品种成熟的不同时期确定采收期。
8.1.4 收获期的采收次数差异 
     为了适当地提高产量,在低纬度地区也可收获多次。
8.2 采收方法
     选择晴天、晨露退去后采收。 
8.2.1 机械收获
    一些栽培面积较大的北方地区可采用机械收割,收割后的枝条用低转速脱谷机一次性直接脱叶,然后干燥。
8.2.2 人工收获 
南方栽培地区多采用人工采收。使用镰刀或枝剪将植株从基部割取,集中后人工脱叶、晾晒干燥。一年一次收获区可在工艺成熟期后一次性收割,留茬在5㎝以下,一年多次或需冬贮种根,可留茬10~15㎝。
9   晾晒
    利用日光晾晒或烘干机械进行脱水,一般储存原料含水量要求需达到10%以下的标准。
10  去杂质
人工脱叶的可在脱叶同时进行除杂,在包装前再次进行去杂质处理。机械脱叶在包装前进行去杂质处理。杂质指包括甜菊叶以外的所有杂物。
11  包装
     包装材料要求选用无害无破损的塑料编织袋。
12  贮藏
原料生产基地收购贮藏仓库应建在地势相对高位,周围排水系统良好处,并确保排水畅通。注意防漏雨、防潮湿、通风、干燥和防霉虫。


13  收购 
13.1干叶原料质量标准划分
    甜菊干叶原料质量根据原料的色泽、甜菊苷成分和含量比例、杂质、水分以及重金属、农药残留以及微生物等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各甜菊糖生产企业可根据不同原料的等级协调或由行业协会统一确定当年市场不同等级原料收购价格。具体原料等级划分标准见下表:
甜菊干叶原料质量等级标准
项    目 原 料 等 级 指 标
特级 一级 二级 
颜色 鲜绿 绿 绿 暗绿
水分含量(%) ≤9 >9—≤10 >10—≤11 >11—≤12
病、黒叶(%) ≤1 >1—≤5 >5—≤10 >10—≤15
可见杂质﹡(%) ≤2 >2—≤5 >5—≤10 >10—≤15
R-A苷或STV苷/总苷含量(%) ≥70 <70—≥60 <60—≥50 <50—≥40
总苷含量(%) ≥12 <12—≥10 <10—≥9 <9—≥7
重金属
含量
(mg/kg,叶干重)﹡ 铅(Pb) ≤3  
砷(As) ≤3  
镉(Cd ) ≤2
镍(Ni ) ≤2
重金属总含量 ≤10


≤0.05
微生物含量
(cfu/g)﹡ 酵母菌 ≤1,000  
大肠杆菌 ≤10或者不得检出
沙氏门菌 不得检出
霉菌 ≤1,000
总菌 ≤100,000 
﹡可见杂质:甜菊叶以外其它物质总称。
﹡重金属和微生物含量参照欧洲甜叶菊协会关于甜菊干叶的质量标准
﹡农药残留总量参考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国家标准


13.2干叶原料质量检测 
13.2.1 检测样品取样方法
     采用按批次、收购点、干叶贮藏库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具体为随机抽3~5个(每样3~5 kg)样品,分别采用四分法各取1/4混合后的1个样品为标准样品。全部指标均按以上方法取标准样品3~5个,计平均数为终结果。
13.2.2 水分含量 
每样品材料0.5~1 kg,置110℃烘箱中杀青15min,再于80℃恒温下烘干至恒重后计算百分含水量。
13.2.3杂质含量 
每样品材料2~3 kg,除去样品中干叶以外全部的杂质,包括甜菊植株的主茎干、花絮、病黑叶以及其它植物枝、叶以及泥、沙、块状物、残农膜和其它杂物等后的净重量计算百分比含量。
13.2.4总苷含量和R-A(STV)苷含量测定 
取样品材料适量分别测定糖苷成分及含量。选用统一测试标样,利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统一型号仪器)分析。具体方法按照GB8270—87《食品添加剂甜菊糖苷国标》进行。
13.2.5重金属检测方法 
重金属的测定按照GB/T 8451《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进行测定,重金属砷的的测定按照GB/T 8450《品添加剂中重金属砷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13.2.6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按照GB/T 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国家标准》进行。
13.2.7 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微生物菌落数量按照GB/T 4789.2-2003 《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进行。
13.3 干叶原料质量检测机构
     干叶原料质量检测机构由中国甜菊协会常务理事会提名后讨论决定,一般选择权威检测机构2~3个。
13.4 干叶原料质量检测执行组
干叶原料质量检测执行组由中国甜菊协会常务理事会提名后讨论决定,一般由5~7名成员代表组成。
14 种源保存
14.1原品种种源的保存 
    种源保存是指甜菊种源活植物的保存。原品种种源是指品种选育单位或直接来源于品种选育单位用于甜菊扦插繁殖以及甜菊种子生产的品种母本植株。每个甜菊生产地区、单元或农户可集中或按生产农户单独保存品种种源,作为种苗生产繁殖的母本基地,每年生产性种苗均应该源自于原甜菊品种种源的保存地,以确保原始种源或品种原种种源的纯度,以有效降低栽培地区品种的退化进程。
14.2 生产用种苗越冬保存
秋季扦插繁殖用于翌年生产原料的甜菊种苗,冬季需进行越冬防寒保存。
15  品种提纯
    原品种种源保存圃和种苗繁殖生产基地,每年必须及时剔除植株形态已经发生明显变异的个体单株,特别是用于繁殖生产种苗的原品种种源保存圃,以纯化品种体系降低品质的退化进程,延长品种寿命。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呢称:
 评论内容: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